職涯卡關的「決策黑洞」:你以為在思考,其實只是在糾結
我們從小被教導「凡事留退路」是美德。
遇事多想一步、顧慮更多角度,聽起來像是成熟大人的標配。
但一旦走到人生十字路口,這種「彈性」常常不是智慧,而是掉入死胡同。

很多人會對自己說:「我還在想清楚各種可能性。」
但真相是,你並不是在理性思考,而是在放大自己的擔憂。
轉職,你怕失去穩定;
創業,你怕失去掌控;
興趣變現,你怕失去社會期待。
於是,你什麼都想抓,結果沒有前進半步,只是在原地耗損。
中國古諺提醒我們:「你無法在同一時間踩在兩條船上,最終你會掉進水裡。」
在重大抉擇時,想兩全其美,最後往往兩邊都失去。
這就是「決策黑洞」:你以為自己在權衡,其實只是陷在無止境的拉扯裡,耗掉的比真正的失敗還多。

為什麼轉職與創業需要「非黑即白」的決斷力
在心理學裡,「非黑即白」常常被批判為僵化思維。
但在職涯發展諮詢的現場,我看到另一個現實:
在人生重大決策上,你必須選邊站。
- 你不能一邊相信轉職能改變人生,一邊又說服自己留下才安全;
- 你不能一邊嚮往創業的自由,一邊又緊抓薪水保障;
- 你不能一邊想興趣能養活自己,一邊又怕別人笑你天真。
這種「搖擺漩渦」會讓人失去時間、失去勇氣,最後連嘗試的機會都錯過。
很多人以為自己輸在選錯路,其實大部分人輸在——根本沒有真正踏上路。
我在諮詢個案時常看到這個現象:
- 有的人花兩年說自己要轉職,卻從沒更新履歷;
- 有的人口口聲聲說想創業,卻花更多時間算計風險,直到市場已經變了;
- 有人真的愛上某項技能,但因為害怕被質疑「不實際」,最後讓熱情逐漸消散。
在人生的重大決策裡,糾結比失敗更昂貴。錯誤至少能帶來經驗,糾結只會帶來悔恨。

彈性適合日常,果斷才是人生關鍵時刻的解方
在人際關係裡,多一點彈性,會讓彼此相處更圓融;
在日常思考裡,多角度的彈性也能讓你避免偏激。
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彈性反而會拖垮你。這時候,果斷才是唯一能推你往前的力量。
我自己三度轉職,從外商到顧問公司,再到大學教職,最後走上自雇與創業這條路。
沒有一個決定能「兩全其美」。
每一次,我都得放掉一些東西,才能換來新的成長。
Tony Robbins 曾說過:
「最困難的事不是去做出正確的決定,而是有勇氣去承擔它。」
這句話正好說明了我們在人生轉折點的核心難題。
所以,如果你正卡在人生的決策黑洞裡,請不要再用「我還在想清楚」來安慰自己。那只是拖延的代名詞。
如何走出「決策黑洞」:給正在卡關的你
如果你現在正卡在轉職、創業或人生的下一步,試著做這個三步驟:
- 寫下眼前的兩個主要選項,不要再模糊思考。
- 問自己:「哪一邊更接近我想要的人生?」
- 承認:失去是必然,承擔才是真正的開始。

答案不會因為你多拖一天就更清晰。相反地,拖延只會讓你更沒有勇氣。
承認吧:你總得失去一些,才能真正得到全部。
不要再困在「決策黑洞」裡打轉,因為你失去的不是安全,而是時間與未來。
🌷你現在是否正卡在人生十字路口?
留言分享你的掙扎,或預約【免費一對一教練諮詢】,和Elsa聊聊如何協助你跳出決策黑洞。
📌 關於轉職,你一定也想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