螃蟹效應代表內捲到躺平

內捲效應:為什麼努力卻更累?揭開職場與生活的隱形陷阱

什麼是「內捲」?為什麼我們愈努力,愈感到無力?

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喘口氣?

每天一睜眼,就陷入一場無止境的戰鬥。明明下班時間到了,卻沒人敢站起來,只好跟著大家一起黏在椅子上滑手機,假裝很忙。

公司明明不擅長做AI,卻硬要跟風,結果只換來一場毫無意義的削價競爭。

而你的孩子,從幼稚園開始就被塞滿才藝,學琴、學英文、學程式,卻忘了怎麼單純地在公園裡跑跳大笑。

這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你特別沒用。你只是深陷在一種名為「內捲」的困境中。這本《內捲效應》告訴我們,這種僵化、無效、像螃蟹互踩的競爭,正在一點一點消耗你的人生,直到你無力抵抗,最後選擇躺平

《內捲效應》是躺平的元兇 艾莎解結

內捲為什麼會發生:人類的集體焦慮

1. 趨利心理:最安全的選擇,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

很多組織用人不是挑最有能力的人,而是挑「好控制、能配合」的人。因為太強的人容易凡事自己扛、太突出會威脅到別人。結果是:大家都選擇「不要輸」,卻沒人敢「跳出來贏」。

2. 資源稀缺:第一名太少,大家都怕被踩在腳下

不管是考試、職場升遷,還是婚姻市場,最好的位置永遠有限。大家拼命往上爬,最後不是站在頂端,就是累到放棄。於是「躺平」就成了最後的自保方式。

螃蟹效應:一籠滿滿的螃蟹互相堆疊、爭相從籠中爬出的景象,象徵著「內捲」中無效競爭和集體內耗的社會現象。

3. 不患寡而患不均:我要的不只是公平,而是特權

老實說,我們很少真的追求「公平」。我們要的往往是「比別人多」。當別人拿到的比我多,即使我自己也有收穫,還是會覺得心裡不平衡。這種心態,正是內捲最深層的燃料。

如何反內捲

面對這場無解的困境,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?

不,這本書的作者用他創辦企業的經驗,給了我們一條明確的「反內捲」之路。這不僅僅適用於企業老闆,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踐的生存法則。

1. 找到你的獨特價值:
與其跟著大家一起擠進紅海,不如問問自己:「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?」這不只是在工作上,更是在人生中。當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,就不再需要跟別人比較,可以專注於打造自己的獨特價值。

2. 停止無效的努力:
你是不是也曾被「努力」綁架?明明知道加班沒有效率,卻還是留下來。學了一堆才藝,卻沒有一項真正精通。反內捲的第一步,就是誠實面對自己,停止那些「看起來很努力」,實則只是在原地踏步的行為。

3. 跨出你的舒適圈:
內捲的根本原因,是單一思維的固化。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都在做重複的事,跟著相同的路徑前進,是時候跨出去看看了。試著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,接觸新的事物,你可能會發現,反內捲的答案,就在這片未知的新天地裡。

內捲不是努力的敵人,而是「盲目努力」的陷阱

身為生涯教練,我陪伴過很多優秀的人,他們不是不努力,而是努力全都花在「別人要的標準」上

  • 有人拼命拿證照,卻發現職場根本不重視。
  • 有人不敢拒絕加班,最後只換來一身病。
  • 有人瘋狂追求升遷,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這就是內捲最殘酷的地方:你拼了命,卻沒有出口。


所以,真正的出路不是比誰更拼,而是 比誰更懂得停下來,換一條路走。

📌更多精彩閱讀心得:

Picture of 艾莎解結

艾莎解結

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,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,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。

To be free group-TBFG

💝粉專追蹤:艾莎解結-跨界生涯 X 職涯顧問https://reurl.cc/5GglRG
💝合作洽詢:elsajj.tobefree@gmail.com
💝預約諮詢:https://lin.ee/ZWmGdN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